2007年公务员报名工作中,热门职位的报考比例达到了1:4200。在这里,我们选择了几位已经走上公务员岗位的人,讲述他们的“公务员故事”。
“有多大的碗,吃多少饭”
“我考公务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感觉只要真正付出了,就会有回
2002年,李矜大学毕业后到贵州省农科院附中教书。为了寻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到学校两个月后他萌生了考公务员的念头。在2003年的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中,他以高分通过了贵阳市教育局的笔试,但是由于工作经验不足,面试时成了一个失败者。
于是,李矜在工作经验上狠下功夫。然而,由于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2004年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因考试成绩不佳而没有获得面试。
在2005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李矜终于“过关斩将”,从160个竞争者中,以笔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二的优异成绩赢得了今天的这份工作。
李矜告诫即将踏上应考公务员队伍的朋友,要吃得苦,而且考试很严格,在选择岗位时一定要“有多大的碗,吃多少饭。”
“我并不适合做公务员”
今年30岁的颜莹菲出生在重庆一家国营厂矿,大学师范专业毕业后进入重庆一家大型企业子弟中学当老师。5年前,不甘平淡的她,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公务员队伍。
但小颜很快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公务员。首先是性格因素。小颜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所以尽管工作上勤勤恳恳,但一些诸如升迁、评先进之类的事情,一直没有落在她头上。其次,小颜觉得当公务员较为压抑。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有时就会与来办事的人员发生口角冲突,而即使天大的委屈只能往肚里咽。最为关键的是,小颜觉得当公务员找不到成就感。在公务员队伍中,能当处长、局长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要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可小颜觉得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她认为自己有能力,希望能得到领导赏识。
她现在正在联系高校,准备当老师,去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传统的书呆子恐怕不会吃香了”
小刘任职北京某国家部委才三个多月。
对很多人理解的“一杯茶一份报”式的公务员生活,小刘深感一种被误解的无奈。“尽管住在单位宿舍,但我每天6:40就得起床,8:00上班;中午12:00吃饭,下午13:00又开始上班;晚饭大家基本上在单位吃,吃完了开始加班。”尽管如此,小刘还是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一想到自己参与的工作可能会在全国都发生效力,那种兴奋劲儿还是无法言喻的。”
小刘印象最深的要数单位的培训,“领导用实例告诉我们,随着职位升迁,会有一些‘糖衣炮弹’摆在面前,错走一着,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对越来越热的公务员考试,小刘认为“传统的书呆子恐怕不会吃香了。”(《工人日报》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