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教科书几个基础问题的质疑 张尚仁在2006年第10期《学术研究》上说,我们用了很多年的哲学教科书,对哲学的对象、哲学基本问题和物质观问题的阐述,其基本内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而是旧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并不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
法治的精神要件 徐显明在11月5日《文汇报》上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系列和它相适应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精神要件:一是善法恶法标准理念。法治国家的法律一定是善法,法治一定是善法之治。恶法,非法也,不可能催生法治;二是法律至上理念。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找到的最终权威不是法律,而是一个机关或一个人,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不是法治国家;三是法的统治理念。法治和人治是水火不容的,有人治便没有法治,实行法治就要排除人治。
全面辩证地看宝玉的艺术形象 张兴德在2006年第5期《河南师范学院学报》上说,宝玉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不满意,对身边的女奴充满了同情和关爱,这是他思想性格中可贵的一面。但不能对此无限拔高,认为他的思想是“近现代思想”。宝玉实际上是个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统一。不能将曹雪芹和宝玉的思想划等号,更不能将宝玉的思想和《红楼梦》的思想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