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你的沟通更有效?如何使你的言谈话语大方得体、充满魅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选择最好的陈述方式
有个出版社的主编对我说:
“一本书的畅销与否很难说,可能靠宣传,也可能靠运气。但是有一种书,翻两页就知道不会畅销,就是那些用复杂的
我举以上这个例子,就是要再一次强调:希望说话动人,先得看看听众是谁,他的教育水平如何,甚至他的政治立场怎样。你不能对知识程度差的听众讲谠言宏论,也不宜对高级知识分子举太庸俗的例子。你在不确定对方听得懂的情况下,甚至不能使用太少见的成语和形容词。
所以,一个说话人或演说者,最好先私下了解到场听众的背景,再决定说话的方式。碰上各类人都有的大场面或现场有转播的情况,应该学《读者文摘》,把最精彩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方式说出来。
你要透过听众懂的东西去推销他们不懂的东西,不能用他们不懂的东西去推销,否则他们更不懂。碰到一些有敌意的听众,你不能直说,而要旁敲侧击,譬如说个故事,用那个故事来暗示。看对方似乎接受了,再进一步说服他。
用对方最能了解的方式表达
千万不能以自己的“了解”,去想别人的“了解”;用自己的“情绪”,去想别人的“情绪”。
举例来说,当你看完电影,很感动。要说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必须先把自己的那份感动压着,慢慢把故事的原委说清楚。
因为戏里的张三李四,你都看过了,有了印象。说的时候,脑海里甚至会浮现剧中的影像。可是当你口沫横飞讲得十分激动时,听的人却可能连张三和李四的关系都没搞清楚。
所以,我们经常会见到,听的人直摇头:“等一下,那个张三是什么人?”他当然可能搞不清,因为你花两个小时看的戏,却想在两分钟说出来,怎么可能清楚?
还有一种情况,听众的情绪是很难“跟你一同起飞”的。那就是当你说“对你有特殊意义,却与他不相干的事”的时候。
你在报纸上会看到一些小笑话,形容小孩有趣的童言童语的。你可能横看竖看都不好笑。因为那不是你的小孩,你不容易产生共鸣。
同样的道理。你觉得你家的宠物是神猫神狗,说给别人听,也不容易讨好。除非把你与那些小动物“结缘”的点点滴滴,一五一十地细细道来,使听众好像跟你一样与那小动物生活多年,他才可能“动情”。只是谁有那么多闲功夫,听你“细说从头”呢?
所以,在许多人交谈的场合,最好少讲这种话题,否则你可能说着说着,发现四周的人已经各自另找主题,聊别的东西了。
不想这么尴尬,就识相一点,别碰这类“你有感觉,别人没感觉”的东西。(《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刘墉著接力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