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9日晚,法国前总统夏尔・戴高乐将军在上马恩省的科隆贝逝世。3天后,人们在科隆贝教堂旁的小公墓里,为将军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葬礼。
将军的葬礼非常俭朴,不吹号,也没有乐队奏哀乐,教堂举行弥撒时,没有讲话。棺木由一辆战车运到教堂前,然后由科隆贝教堂村青年抬往墓穴。而棺木的价格则是35
谁也想象不到,戴高乐将军之薄葬,竟然俭朴到了如此地步。将军的墓是以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墓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分线,分线左侧的石面写着:“安妮・戴高乐,1928―1948”(即戴高乐将军的长女)。右侧的石面上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墓首有一个以同样的石头琢成的十字架。父女二人的遗体,在这教堂的坟场上,仅占一席之地,而且是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
但是,法国人民却深深地铭记着戴高乐将军对法兰西民族的卓越贡献和丰功伟绩。就在举行葬礼的同时,巴黎有50多万群众冒着凄凄秋雨,自发涌上街头,在雄壮的《马赛曲》乐声中,汇集到凯旋门广场,对戴高乐将军表示深切的哀悼。
戴高乐将军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始人。他最后一次参加公民投票后,就不再当总统了,退居科隆贝教堂,一直到逝世。政府对退职总统提供的费用,他分文不要,政府给他的宅邸,他拒绝迁居;他靠自己的稿费度日,为了纪念早夭的女儿,他把自己大部分的钱捐作儿童保健基金。他逝世后,戴高乐夫人住进天主教基金会办的养老院,不要政府津贴,不要儿女供养,不与外界往来,直到去世。
生不特权,死不特殊。戴高乐将军俭朴的薄葬和极为普通的墓地,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真实写照。 (《同舟共进》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