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救命钱”的个人账户基金是医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个人账户金只能定向用于医疗消费,禁止用于医疗保障以外的消费支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却存在着监管上的巨大漏洞。
医保卡用作日常消费
12月3日上午,记者在郑州市一家省医
这几天,记者共暗访了郑州市12家省医保定点药店,有9家都暗地表示可以刷卡购买日用品等。不过大药店执行规定严格,出现问题的多数是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的中小药店。药店之所以违规刷卡,因为保健品、日用品等一些非药品类产品,要比一般药品的利润空间大得多。
个人账户基金岂能乱用
我国的医疗保险分为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两部分,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共同出资。其中,统筹基金用来支付住院费用,个人账户用于门、急诊费用和定点药店的购药费用。
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除用于结账外,还可以继承。有市民质疑,既然是我的财产,我没病没灾的,为什么不让我随意使用?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处长刘国柱解释说,个人账户里面不仅有职工个人缴纳的费用,还有国家注入的统筹基金,年龄阶段不同,注入个人账户上的统筹基金比例也不同,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的资金就全部由统筹基金注入。所以说,医保个人账户资金除了按规定用于指定的医疗项目外,还应有所积累,以便为将来预留足够的医疗费用。
医保基金监管漏洞须紧堵
“其实,违规刷卡购买保健品等还不算最严重的,最头疼的是医院利用个人账户套取国家医保统筹基金现象。”刘国柱说。
去年郑州市50多岁的金女士因为颈椎疼痛,经熟人介绍到郑州市某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该院一名医生动员她,如果用医保卡住院治疗,可以省很多钱。一个月后,没住过一天院的她“出院”时,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了2000多元的住院费用。
据了解,这种定点医疗机构违规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并不鲜见。但因为较为隐蔽,管理人员不好发现。一位业内人士忧虑,超范围使用医保卡消费已形成了一条利益共享链条,其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更值得深思。
为打击该违规行为,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准备明年出台奖励举报的办法,鼓励人们检举违规现象,发现即取消医疗机构定点资格。(《人民日报》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