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城市开始有了古迹保护,抢救古迹遂变成热门的文化行动。
古迹不管年代有多么古老,有多少历史价值,既得利益者大都主张拆除,而古迹维护的专家学者总是大声疾呼抢救保护。台湾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这样的一片抢救声中,也的确保住了大部分学者专家们认定的历史古迹,才让百姓能确切地了解先民的历史
我在国外旅行,游览外国人的古迹,发现不论古迹的历史年代有多久远,他们都在修复之后继续维持或成长出新的古迹生命活力:或者成博物馆、陈列馆;或开设咖啡馆、餐馆,白天满是客人,晚上巨大灯光照得古迹亮丽非凡,成为该城镇的视觉焦点,让古迹就像个活着的艺术品。我个人特别喜欢在那些古迹附设的咖啡馆小坐,整理自己的行囊和心情,写自己的旅行日记,享受一下古迹丰盛的历史感。就在这样的时刻,我也常会想起自己国家的古迹,到底我们修复古迹的目的是什么?修完了古迹之后,古迹的未来是如何?我会感到困惑:是不是我们对古迹的态度就是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看法? (《流浪的眼睛》登琨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