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用考试来抵制腐败
韩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定考试,不同的行业,职称和晋级方式不尽相同。韩国评职称主要有考试升职和审查升职两种。以公务员为例,韩国的一般公务员分9个级别,级数越小,职位越高。从8级公务员升到7级需要工作7.6年,从7级到6级需要9.6年,从6级升
升职考试根据公务员的种类,考试科目也不同。比如,农业职6级公务员升职考试科目是栽培学、英语、土壤学等。
为杜绝评职称中的腐败现象,中央政府曾要求各地方政府全部采用考试升职形式,但是遭到强烈抵制。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折衷方式:50%考试升职,50%审查升职。
印度:对职称淡然处之
印度人对职称评定非常关注,因为职称与个人待遇和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印度没有全国性的职称评定,中央和各邦政府都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了不同的评定办法,但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论资排辈”,二是考试决高下。在政府机关,按工作年限评定职称的指标和根据考试晋升职称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1左右。
印度的职称也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以财政部为例,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财政部工作的人员,每工作5年,就可以自然晋升一级职称,从低到高依次是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副局级、正局级、副部级和正部级。很多人就是这样“熬职称”的,无法选择。
印度政府的很多单位也通过公开考试来决定职称的一半名额。如外交部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考试,评审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组成,能够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日本:考资格更辛苦
与中国大学不同,日本大学的教授名额是有限的。一位东京某私立大学的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专业仅有3名教师名额,如果没有人退休或辞职,下面人就无法升职。所以,大家只能按部就班地升迁,争也没有用。
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女性告诉记者,她们努力工作希望的是能够尽早被提拔成为干部。参加了管理职位考试并通过的人就可以担任管理干部,并随着工作的成绩而不断升迁。虽然通过了管理职位考试的人一般最低都可以担任科长,但由于职位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这些被称为“有资格者”,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要比一般人工作都勤奋,他们总是下班最晚的人。
总的来说,日本人似乎没有很强烈的“职称”情结。在金钱第一的社会,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如何赚到更高的工资。在日本,医生、律师都是非常赚钱的职业,但他们的职位都需要通过国家考试,而且很难,合格率很低。比起评职称的辛苦,日本人考“资格”更辛苦。
德国:“两条腿”走路评职称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德国仍施行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定并行的行业准入制度。职称评定制度主要适用于国家公职机构的工作人员,如公务员、教师、军人等。
在德国,教授既是职务又是职称,分为C2、C3、C4三个等级。当一位已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在工作若干年后,不仅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且撰写了一篇具有教授资格的论文,同时在两年内给研究生开设了专题研究课程,这时可以向相关学院申请教授资格答辩,最后由州主管部长决定是否聘用。
德国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无论医生、工程师、律师、销售顾问,还是邮递员、餐馆服务员、粉刷匠,几乎所有职业都要进行职业资格认定。 (《环球时报》2006年第1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