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草婴:我为什么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

2006-12-3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个世纪50年代,我主要翻译肖洛霍夫作品,包括《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一个人的遭遇》等。

我为什么翻译肖洛霍夫的小说?应该说这同斯大林去世有关。斯大林的去世使苏联社会发生很大变化,文艺界也出现了新的局面。揭发批判个人迷信的文章源源不断出现在苏联报刊上,引起我的注意

。我渐渐明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强调人对人的恨,缺乏人对人的爱,也就是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我深深感到文艺作品首先要关心人,关心人们的苦难,培养人对人的爱,也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在苏联文学中,肖洛霍夫被公认为托尔斯泰的继承人,说他在写作技巧上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在思想上继承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年对肖洛霍夫的评价也是有分歧的,有人批评他反对阶级斗争理论,宣扬人性论,不是社会主义作家。在中国,当时同样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但我通过反复阅读肖洛霍夫的作品,完全肯定他是最伟大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应该首先介绍给中国读者。

到了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我翻译肖洛霍夫作品也从受到赞扬转变为受到批判。“文革”一发生,我就受到冲击,我被说成是肖洛霍夫的吹鼓手,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代理人,全家遭殃,我两次处于生死边缘,好容易才挺了过来。(《文汇报》12.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