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捐赠文物为何锐减

2007-01-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日渐红火,国家收藏机构得到的捐赠文物却越来越少。以国内一家知名博物馆为例,上个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该馆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几百件甚至上千件捐赠文物。但自2000年以来,每年最多收到数件捐赠文物,去年甚至一件也没有收到。专家们认为,现行机制是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

有偿捐赠引争议

2005年,美国华裔陈哲敬将十几年前几乎倾家荡产购得的7件龙门石窟佛教造像送还祖国。有关部门支付给陈哲敬一笔款项,有人质疑陈哲敬“捐赠”的性质:“收了钱,这还是捐赠么?”文物专家张习武认为,这是一种有偿捐赠行为,“珍贵文物如果放在博物馆里,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可以参考同一时期同类拍品的市场价,给捐赠者一些钱,但是数目远远低于市场价,所以,仍是捐赠行为。”陈哲敬的捐赠之所以引起争议,就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缺少具体的法律规定。

奖励尺度各不相同

欧美的艺术品市场很发达,但捐赠文物依然是欧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许多展品都有“某人某年捐赠”的说明。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90%的藏品是私人捐赠的,企业若向公益机构捐赠还会得到30%左右的免税,名利兼收。

中国因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及完整的捐赠奖励制度,各收藏机构对捐赠者的奖励往往“视情况而定”,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引起争议。同时,由于对文物捐赠者的税收减免政策或者缺失,或者力度不够,从而使得社会力量捐赠文物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文汇报》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