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美国药剂师约翰・潘伯顿无意中创造了可口可乐饮料。
上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上海生产,一开始翻译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可想而知此名被接受的状况。于是可口可乐公司,登报悬赏350英磅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不仅可口可乐如此,很多洋品牌进入中国都被我们翻译得恰倒好处。比如汽车中的Benze一开始翻译成了“笨死”,香港译为“平治”,直到找到“奔驰”这个贴切的译名,才开始在中国大地奔驰如飞。(《辽沈晚报》1.25)
[值班总编推荐] 根治机票销售乱象,还是得靠“透明”
[值班总编推荐]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樊锦诗,“ ...
[值班总编推荐] [我是这样做...
温沙沙:师范生美育素养培育的价值、内涵与实施路径
【详细】
电视剧《北上》:年代剧的文化寻根
年代剧的叙事模式正逐步走出陈旧窠臼,涌现出融合多样题材和创新视角的新探索。《北上》的热播和好评说明了优秀文化题材的力量,当创作者找准了文化之“根”和情感之“魂”,观众自然会被其中的精神内涵所打动。【详细】
理论传播如何“圈粉”青年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起来学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