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到2007年,短短一年时间,借着股市的大幅上涨,基金的人气也是迅速蹿升。都市白领们言谈不提及“基金”觉得不够时髦,老年人不排队去抢购基金觉得不够热闹,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基金,随便买一个就走。有位老人买完基金走出银行大门又回过头来问工作人员自己刚才买的基金利率是多少?与之相随的是银行、券
同时,几乎所有的基金销售人员都告诉客户哪个基金好、哪个基金的收益率高,而没有一个人对客户说买基金也是有风险的。“基金”繁华盛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场对于投资者教育的漠视,是基金投资人、基金销售各环节在利益驱动下风险意识的集体缺失。这种缺失将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偏股型基金在2002年到2005年间的年平均净值回报率依次为-11.07%、20.27%、-1.49%、3.23%。这四年间,有两年平均收益是负值。很显然,基金在2006年之所以大赚特赚,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A股市场的大幅上涨,由此可见基金并非包赚不赔。
事实上,2006年的情形只是偶然现象,基金不可能永远保持那么高的收益。基金公司的投资人士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们也不会刻意去和客户强调这一点。某基金经理就对记者说:“现在谁敢说这个,你这么一说,客户会想,人家的基金都能赚那么多,怎么你们的基金就不行。所以现在很多基金公司的想法都是先发了再说,基金经理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很显然,过高的没有道理的狂热预期只会导致更多的失望。某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说:“一旦波动出现的时候,那些盲目买入基金的投资者由于担心资产进一步缩水,承受不了这种风险,可能又会产生集体性的盲目赎回,这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新华每日电讯》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