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择校”风,并不单单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世界多国也同样为此困扰,这些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力求打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日本:教师校长全国大轮岗
日本教育采取均衡政策,各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基本上使该国不存在“择校
英国:就近入学“抓阄”择校
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原则,所以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出高价在好学校附近购置房产。由此导致很多收入差的家庭的孩子被关在热门学校之外。
近年来,公众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不满意,英国教育部表示,允许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能进入热门学校学习。新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就近入学,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生名额,学校将采用电脑随机选择办法录取。
法国:择校须报教育局审批
法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中小学“择校”问题不是热门话题。法国公立中小学执行就近入学原则,校长没有自行接收学生的权力,家长也没有选择让孩子上哪一所学校的自由。如果家长想要改学校,必须提出“特殊并且充分的理由”请教育局决定。在法国还有私立学校,不受就近入学原则限制,学费也不算太高,有效地分流了择校压力。
美国:多种选择缓解压力
在美国,从宗教、种族到对社会阶层的认同以及对公立学校的不信任,都是择校的原动力。但择校形式的多种多样,给学生和家长充分的选择余地。
公立学校就近入学:美国中小学生实行免费就近入学,近年质量颇受非议。
开放招生制度: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
民办公助学校: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但由教育团体或个人开办并负责管理。这种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一般公立学校要高,收费比私立学校要低。
私立学校:教育质量一流,管理也很人文,但收费很高。
在家上学:在家庭中由父母亲和特聘教师实施对子女教育。在家上学的孩子要接受定期评估,也要参加标准化考试,才能取得同等学历。
俄罗斯:承认学生的天赋差异
俄罗斯教育制度承认学生的天赋差异,到了高年级,会按学生的兴趣编班,分人文学科或数理化学科,这样的区分会让学生意愿与学校教学大方向发生不吻合,产生“择校”倾向,目前政府尚无解决办法。(《北京晚报》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