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湖北公安县埠河镇万众村村民陈正先与姚元香夫妇,把自己捆绑在一起,相拥投江。夫妻俩被打捞上岸时相互搀拥,拽也拽不开。他们有一个12岁的儿子,在读小学。他们留下的遗书表明,大病使这对贫穷的夫妻再也无法承受。
无法承受大病
2月23日,姚元香哥哥去医院,发现夫妻俩不在,亲戚们翻开折叠整齐的衣物,发现了写有遗书的病历。“他们很老实,又很要面子”,邻居说。
面对疾病和治病欠下的债务,这对小夫妇一直未曾放弃对生的渴望。在陈正先20岁出头的时候,他被检查出血吸虫病和乙肝病。此后,陈正先一直没有系统地治疗自己的病,实在受不了时就去买点药吃。因干不了重活,家里勉强种着1亩多稻田和3亩旱田。后来,妻子姚元香也患上了坐骨神经痛,无法下地干活。2005年初,眼看儿子长大了,读书要花钱,陈正先夫妇一起出去打工,干了不到5个月,陈正先病倒了,只好回到家。
灾难接踵而至
2005年,儿子陈泽彪也病倒了,也是严重的乙肝。妻子揣着挣来的2000元钱和从亲戚家借的8500元钱给儿子治病,10天后,钱花光了。
2006年,陈正先种了西瓜和水稻,但是当年遭遇虫灾和水灾。到10月份,他们家连小麦种子也吃掉了。最终从邻居家借了90斤麦种撒在地里。
公安县2003年开始试点合作医疗,农民自愿参加,人均交纳15元钱,一年内,生病住院即可按一定的比例报销门诊和住院费。陈正先一家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在2006年缴纳合作医疗费时,陈家没钱了。
一位村干部回忆,在减免农业税之前,当地每亩田要上缴国家300多块钱。有一年,夫妇俩实在没有钱,他们忍痛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卖了钱上缴国家。这年春节,他们全家没有吃上猪肉。
合作医疗的现实
2005年,儿子陈泽彪住院,共花去11000元,其中只有4700多块钱的住院费可以按30%以下的比例报销。在当地部分村民的眼里,即使陈正先继续参加了合作医疗,也不会根本改变他家的悲剧。
尽管有一定的补偿,但村民想到还需要自己支付很多医药费,很多村民便不愿意参保,一些身强力壮的人认为自己不会得病。另外,许多农民认为,定点医院的药品价格比其他非定点药店贵,也是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比率成了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最头痛的事情。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稍微大点的病花掉几千块钱,农民还是承受不了。
在当地官员看来,应该适当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率。对于少数特困家庭,需要国家出台特殊政策予以扶助。有关人士认为,国家医疗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应该包含最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应该让卫生、民政、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合作,通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问题。(《新京报》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