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北青网上一篇名为“在国外受到的歧视和对策”的帖子也在直线升温。近200人在跟帖上发表评论或讲述自己在国外的经历。
现象篇
有网友讲述了自己在德国找旅馆过程中遇到的好心人:“大部分德国人非常友好和热情。去年冬天我去德国一个偏远的小地方,下了公共汽车还有近一两公里路。荒山野岭的,没有出租车。好不容易路上来了一个穿雨衣骑车的50岁左右的妇女。她帮我给旅馆打电话,要他们等着我不要锁门,给我指了好几遍路。最后放心不下说送我过去,我忙说不用。我找到那里后,旅馆的人又接到电话,原来是那位妇女不放心,特地打电话过来,核实我是否到了。”
“我和两个朋友前不久到美国旅游,在酒店吃早餐时,被‘单独安排’与酒店正常使用的自助餐厅隔开,我们觉得受到了严重歧视。听说欧洲一些酒店现在也划出了专门的‘中国人就餐区’。”
原因篇
中国人在国外感受到歧视的原因是什么呢?同胞的一些“陋习”败坏了中国人的形象,成为造成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数网友的共识。
“中国游客爱大声喧哗、卫生习惯不好、随地吐痰、过马路不等红灯是出了名的。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又添了喜欢摆阔的臭毛病,一副‘老子有的是钱’的样子,很招人反感。”
“美国的电影院都是只在大门口检一次票,里面的小厅就不再检票,经常有中国人拿着一张票看完一场后不出来,在里面接着看。还有,美国超市的退货条件非常宽松,很多东西在三个月甚至半年里都可以无条件退货,就有同胞每次需要拍照片时就从超市买一款,用完了两星期之内再送回去。问他为什么不买,答曰这样可以总用最新款的。”
对策篇
要自信,不要太敏感和反应过激。论坛中,也有人热心地传授自己对付“歧视”的策略。“在法兰克福机场曾遇到工作人员用日语和我打招呼,由于对日语懂些皮毛,我先用日语笑盈盈地和他说‘我不是日本人’,然后用 英语和他说‘我是中国人’,工作人员忙堆着笑摆着手连说‘sorry,sorry’,改说‘你好’。我微笑着昂首而过,感觉好极了。”
另外,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强大起来是根本。“我在瑞士生活8年了,在瑞士拿到了学位,有体面的工作。没有任何瑞士人敢小看我。”
原则问题据理力争。“我有一个朋友春节前回国时,法兰克福机场工作人员打开了她的手提行李检查,要没收行李里面的膏状化妆品,而对从她前面过去的五六个欧洲妇女没有开包检查。朋友用流利的英语说,如果你们不把前面的欧洲妇女叫回来检查,我就告你们‘种族歧视’。机场工作人员无奈之下硬着头皮叫回那几个妇女,结果还真查出了和朋友一样的化妆品,一律没收。”(《北京青年报》4.9马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