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都市化的上海还是江南吗

2007-05-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有读者问:前不久一本地理杂志说,现在的上海高楼大厦太多,缺乏“杏花春雨江南”的韵味。作为一个太过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已不能算作江南的一分子。这种说法对吗?

华东师范大学江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江对此撰文说:从历史

上看,“江南”原本是与“江北”、“中原”等相对而言的区域概念。秦汉以后,其含义逐渐具有了一些特定意味,主要是指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唐代开始,“江南”的概念渐趋明朗。基于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文化特色等因素而形成的狭义的江南概念,约出现于元明时期。当代学者对“江南”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将苏、松、常、嘉、湖及杭州、镇江、南京所在的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视为其核心,则是比较一致的。

当然,常人谈及江南,一般不太计较其精确的地理位置,而更关注的是在大致区域内颇具共通性的自然景观、经济方式、社会形态和人文特征等。元人虞集的词句“杏花春雨江南”是如此的优美动人,以致后人常与“骏马秋风蓟北”相对照,来分别凸显江南的优美和北地的阳刚,并引申出精巧细腻、婉约灵秀、温润柔和、风流蕴藉等词语,用以概括江南的文化特性。而更多的文人骚客、丹青高手,遂以其诗词、彩墨刻意描摹出一幅幽谷轻岚、溪桥渔浦、烟水冥迷、洲渚掩映的江南图景,固化并定格于人们的脑海之中。

明代以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的兴起又使昔日平静而悠闲的乡村气氛被工商贸易的喧嚣热闹所打破,江南文化日益明显地体现出庞杂多样的特点。有学者将近百年来的“海派文化”特征概括为创新、开放、灵活、多样、宽容,显然,这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江南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因此,在内在精神上,都市化了的上海仍应是“文化江南”中的一分子。

任何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时过境迁”总会引起人们或多或少的感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现代城市所提供的便利时,也必定会失去许多。不说上海,即便苏、杭,除几处旅游景点外,究竟还有多少江南的韵味呢?而京、津的闹市,还留存几分“骏马秋风”的意趣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反思,难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从古典文艺作品中去寻觅小桥流水、莲舟翩翩的江南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回归自然,持守内心的淡泊与宁静,是对“江南在何处”疑问的现实回答。(《解放日报》5.1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