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内,清华、北师大、人大,令许多学子敬仰的知识传播圣地,已相继有5名学生坠楼身亡。
这样的频率震惊了社会。一些专门关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人士认为,悲剧本来可以避免。
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表示,四五月确实是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高发期。2000年以来,北京高校发生的类似
一个生命的主动终结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往往会留下许多痕迹,“就像地震前有动物慌乱的痕迹一样”。如果及时被同学、老师等人发现,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就可大大减少发生的几率,“北京某高校一个清洁工发现有个男生在楼顶徘徊,马上通知学校相关部门,结果一问,这个学生果真已经萌生了非常强的自杀念头”。
令出生于加拿大、客居中国20年的费立鹏博士感到遗憾的是,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心理出现障碍后,从来没有寻求过心理帮助。因为害怕心理咨询室会将他们的状况记录在案,要他休学或退学。
按照要求,每3000名~5000名大学生就应当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目前北京大约有70万在校大学生,但心理咨询教师只有108名,差距巨大。而且“按照规定,一个学生应该下拨10元以上的心理咨询费用,但很少有高校能到位。”还有,不少大学让教品德课的老师去当心理咨询教师,“他们的服务太不专业”。
出于保护逝者、避免因报道过多引发效仿等不良后果,媒体应淡化细节。自杀是抑郁症、急性应激强度低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体应该做的是,提高人们对自杀问题的认识水平。(《中国青年报》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