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江是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今年5月底他在《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辨析关于民主问题的几个疑虑》的文章,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认为,一党制条件下同样可以发展民主。
他没有想到这个观点会给他带来很多困扰。有人把它与同在中央党校工作的王贵秀教授的观点对立起来。王贵秀之前在《北京日报》也
不少人认为,这是“二王”在理论上的一次交锋。一个坚持一党民主,一个坚持合理分权。王长江在回答有关问题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引起争论的这些问题,事实上在2006年,你已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过,比如在坚持一党制的前提下能否搞民主;比如在不走三权分立的路子上能否找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如今你是不是已经对之前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王长江:一年来,我有一些逐渐定型的思路。我觉得一党内发展民主的提法是这样的,按照我们的逻辑,政党是把民众和公共权利连接起来的一个东西。
西方通常认可多党制,一个党只能沟通一部分公众,许多党才能沟通全部。选择一党的呢,成功的例子不多。为什么呢?一党只沟通一部分公众,它又没有其余足够的渠道,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执政党沟通不了全部的公众,其他党派又没有生存的条件,这样就造成了公众和执政党的诸多对立。
这说明一党制很有可能导致这个结果,这就取决于你一党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有没有足够的魄力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包容性。
从历史的发展上看,不光都是失败的例子,也有个别成功的借鉴。比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它执政71年,在它的执政历史中它起的沟通作用还是很好的。它的成功在于,它第一承认了阶级存在;第二承认了阶级之间有矛盾和冲突;第三,它说,可以把冲突变为一种合作。怎么合作呢,通过政党内部的合作,在政党内部建立不同的阶级诉求体,把社会上最主要的几大阶级全部纳入党里面。通过党内的协调,成立若干机构,一个机构代表一个阶级,通过机构之间的沟通达到各阶级之间的利益沟通。
这和党内有派有什么区别?
王长江:这不是派别,这是通过机构的形式来体现,如设立工人部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样通过部门间合理的协调机制,工人和农民之间,农民和城市人之间都在一党内来达成沟通。
另一种方式是,比如日本的自民党,以党内派别的方式来解决,那也是解决的办法,而且我认为也是比较好的办法,因为它各阶级有了明确的代表者,这个代表者都是派别,这些派别都具有明显的政党性质,有自己的报纸,也有自己的组织机构,这样一来它起的也是多党的作用,但这些多党都是包容在一个政党之内的。
一党民主,至少我们说它有这样两种解决的办法,不能说没有办法。
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结果,我们当然可以达到一党领导下的民主发展。因为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走多党制的路子,注定会出现大乱,遭殃的是老百姓。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有没有发展民主的空间,我们眼前要走的是这一步。我的观念是,如果有,要充分利用。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这个路是必须要走的。我认为这个空间还是有的,包括分权监督也好,制衡也好,我认为在一党的基础上,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还是可以做很多的。(《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