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公认导致肝癌发生的有三大危险因素,即肝炎、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我国科学家对蓝藻(微囊藻)及其毒素(MC)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MC等藻类毒素经口或静脉进入体内后,主要累积于肝、肾等器官,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肝肾受损,并使胎鼠畸形;研究证明,MC和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诱发肝癌概率远大
蓝藻毒素分为很多种,其中一个分类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是已知的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的毒素;另一个分类的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当细胞破裂或死亡时,毒素就会被释放到水中。长期饮食含有蓝藻肝毒素的水、鱼或其他水产品,即使含量较低,也有可能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或慢性的不利影响,如产生头痛、发烧、腹泻、腹痛、反胃或者呕吐。
链接
蓝藻即蓝灌门,又称蓝绿灌。已知蓝藻约1500多种,主要为淡水产。有的蓝藻成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地木耳等。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淡水中的“水华”与海洋中的“赤潮”并称为水环境污染的两大灾害。蓝藻在很低的浓度时60%到70%就带有毒素,这预示了最可能导致蓝藻成灾的条件是:暖和的水温,高磷酸盐,高氮和充足阳光照射。 (《北京晚报》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