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法国人保罗・安德鲁参加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竞赛,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他的“巨蛋”方案从10个国家、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拔得头筹,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
8年时间倏忽即逝,年届古稀的安德鲁褐色的头发已成花白,草图终于变为现实。
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形的银色幕墙,阳光
安德鲁将国家大剧院亲切地比喻成他的一个孩子,并表示:“一生能做这样一个建筑设计,无论多么辛苦都是值得的。”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有几年的时间,下榻在和平饭店的安德鲁每天走路到大剧院去工作。“我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见证着中国的巨大变化,并且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注入大剧院的每一个细部。”“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大剧院是中国追求国家强大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象征。”安德鲁表示。
(《人民日报》9.27李舫雷志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