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古城开封三个豫剧演员转行和失业后的失落及夫妻间情感波折的电影《鸡犬不宁》,获得了第16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导演陈大明撰文讲述其创作经过时说:
我11岁便进了开封市戏曲学校学戏,和我同进戏校的师兄弟有60多人。那
后来我听一位师兄说,甭看个个表面快乐,其实背后的日子都很艰难,都有一段鸡犬不宁的日子,你只是看不到艰难的一面而已。同学们也基本改行,惟一还在唱的也是在茶楼里卖艺。一个师兄说,要是小还可以改行做别的,肯定都能做得很出色,可是已经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做些什么呢?这位师兄说,他后悔没能像我那样去考大学。
那天晚上的聚会激励我写出了《鸡犬不宁》这个剧本,我想拍一个苦中作乐的电影,一个温情的电影。正因这些人物都是我最熟悉的人,所以绝对不能站在高处看人,我就是他们的一员,他们也就是我。
在中国拍摄现实主义电影很少是拍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要不拍给电影节看,要不拍给极少数的人看,最终导致电影变成一种声音。可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角度,你拍你的电影,我拍我的电影。这才是艺术的终极境界。(《新京报》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