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生涩,词不达意,甚至涉嫌抄袭……这种情形在时下的翻译著作中已屡见不鲜。有读者总结经验说,老一辈译家的作品放心买,中年的试着买,青年的不敢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译林出版社第一任社长李景端说,老一代的文化素质很高,既是翻译家,又是文学家,对文学的理解,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把握,对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振说,最近几年,强调了素质教育,但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培养,人文教育仍然很差。外语院系的外语教学,设有所谓经贸英语、商业英语,很多人对此非常有兴趣,趋之若鹜,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哪有专门的经贸英语、商业英语?难道有经贸汉语、商业汉语吗?正是由于课程设置有问题,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比例低,文学、文学史、文学理论课程很少或者没有涉及,以致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很差,语言修养、语感差,只热衷于交际能力和会话。
对外语院系学生而言,该在中小学打好的母语基础也因为应试教育没有打好,进大学后又没有加强母语训练,致使学生变成了“瘸子”,外语好了母语却不行。谢天振呼吁说,外语院校学生急需补上母语教学这一课。(《深圳商报》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