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学界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

2008-01-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作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理论的推动者,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因在市场经济改革、股份制改革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被冠以“吴市场”“厉股份”的称号。但学术上的分歧,曾使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少见到他们在同一个公共场合出现,因此他们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的这场对话,在经济学界具有“解放思想、学术独立”的

标志性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哪三项改革是最成功的?

吴敬琏给出的答案是:第一,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由此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三,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厉以宁给出的答案分别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民营经济的兴起。

在经历了持续30年的经济高增长后,中国经济是否还能再持续增长30年,这不只是中国经济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吴敬琏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现在有一种舆论认为改革过头了,或者改革急于求成了,甚至改革的方向不对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说社会保障的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是1993年中共中央的决定。但是实际执行中碰到了很多阻碍,拖了14年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其根本原因不是财政困难,而是有部门从自己的权利、利益着眼太多。

樊纲则认为,改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即使在经济体制领域里面,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效率,可以通过制度改变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消除各种各样的扭曲,使我们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

周其仁则对改革的动力表示担忧。他认为,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改革往往都是危机中的改革。但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增长后,中国的GDP总量以及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我们今天消除了重新发生1959到1961那样大饥荒的体制基础。在这种乐观情绪的作用下,改革将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过去是危机推动改革,这个动力已经衰竭了,新的动力在什么地方?”(《中国青年报》1.1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