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更加开放的“两会”

2008-03-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又是一年春花开,又是盛会召开时。今年两会推出的诸多“第一次”,充分显示了两会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反映了努力实现和平发展目标的中国更加自信。

两会更加透明,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首次公布委员基本情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的网站,继去年公布各代表团驻地安排后,今年又增添了各代表团的主页链接,并于2月29日公布了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

全国政协今年第一次在网上公布了委员基本情况,文艺、科技、经济等34个界别委员的驻地情况一目了然。“增加透明度,本身就是扩大民主和推进民主的内容,是体现民主权利的前提,”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说,“这是中共十七大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会议召开的方式更开放

在以往开幕会现场直播的基础上,还将对闭幕会进行部分现场直播;各委员小组讨论原则上至少对境内外记者开放一次;记者招待会的次数,则从往年的两场增加到三场。人大各代表团向境外记者开放的团组会议也将有所增加。人大会议新闻组在代表团驻地设立了专门的采访区,帮助境外记者联系采访他们所感兴趣的代表。

更主动地为记者提供服务

“摆渡车”、手机短信通知、免费茶点……两会新闻中心今年在为记者服务方面又有了不少创新,除了一如既往地在网上的“新闻中心”公告大会日程、议程、有关通知和相关事项,新闻中心还首次全程采用网络系统进行报名和联系采访,首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大大节省了媒体采访的时间和费用。政协“会议新闻中心”还在网络首页设立了“记者信箱”回答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公布了会议驻地新闻联络员的名单及联系方式。

网络拉近会场内外

今年两会,互联网继续扮演“民意直通车”的角色。继往年开设“向总理提问”的网络互动栏目之后,新华网今年又增设了“我向总理献一策”,针对物价、房价、就医、就业等百姓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汇聚民意民智,为政府建言献策;“寄语省区市领导”、“向部委建言”等栏目,则让网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就一些问题向相关部门以及地方领导人发表看法。

代表、委员“新面孔”多

3位农民工今年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成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代言人。一线工人和基层农民代表大幅增加,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则大幅下降。

在政协委员中,新面孔超过一半:一批来自各行各业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士加入政协委员行列,为人民政协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华每日电讯》3.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