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的风花雪月》到《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著名作家陈丹燕写上海写了十年。在动笔之前,陈丹燕找了很多有关上海的材料。其中,“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资料给了她极深的印象。她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历史学界已有不少人倾向于认为外滩公园挂的这块牌子是伪造的。为此,她首先去了伦敦,在
她查过历史出版物,甚至小学的历史书,发现没有人或历史照片能够明确证明,外滩公园曾经竖立过这样一块牌子。她仔细查看了当时管理外滩公园的殖民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所有会议记录,试图弄清楚这个故事是如何流传出来的。
她甚至找到了曾经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那块“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牌子的制造者。“他是我一个很早就认识的人。他的师父曾在60年代造过这个牌子,当时是为了一个上海史的展览,而他是80年代造牌子的人。他告诉我,牌子其实是在一种玩笑的过程中造的,大家还在讨论,应该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写?”
一系列的访问,使得陈丹燕认为,“华人与狗不得进入”是一段伪造的历史:“它其实来自公园的游园规则,最早一条是‘这个公园是外侨社团专有,非外侨者不能进入’。后来由于发生狗咬伤孩子事件,公园又加了一条规定,‘狗和骑自行车的人也不能入内’,这些规则被人联系起来,概括成了‘华人与狗不得进入’。”不过,她认为,这段伪造的历史里有真实的感情因素,因为当时上海的民族资本家已经很强烈地感觉到民族的不平等,觉得受伤,所以才伪造了这样的一句话。(《北京青年报》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