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性教育≠贞洁教育

2008-03-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新学期伊始,“艳照门”成了一些学生的热议话题。“孩子看了艳照怎么办”,家长们急了,却又无从下手。很多人希望学校能告诉孩子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却始终选择“低调处理”――“是否向学生谈及此事、如何谈,要听学校德育主任统一安排。”

老师被认为“不正经”

广州市某中学化学老师盛蔚燕还有另一个身份:担任全校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课老师。这活儿是她自己主动跟校领导“申请”来的。因为根本没有这方面教材”,讲什么、怎么讲,全要靠她自己谋划。

“这些都还好,最大的问题是周围人的不理解。”盛蔚燕笑了笑,这件事她一直不敢告诉丈夫,“他那么保守的人,肯定接受不了。”就连学校里的一些同事,也因此觉得她“不正经”。去年,盛蔚燕曾受邀在一次全国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当她找到学校领导报告此事时却被告知,“只能以个人名义参加,发言不能代表学校,一切费用自己承担”。

性教育变成防范式教育

父母和老师之所以不敢和孩子谈“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样的观念: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就会越早。一部分家长认为,如果没有性教育,孩子可能还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学校一搞性教育,他们反倒对这些感兴趣了。如果青少年在“性”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就意味着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

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张枫认为,在青少年性教育这个问题上,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出事情”,是防范式的教育,青春期性教育被等同于贞洁教育。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区。胡珍,“要知道,任何性教育都不可能禁欲,更不可能挡在两个人中间。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人格和价值观教育

在西方发达国家,性教育被定位为人格教育。内容包括性知识,与性有关的价值观、态度和分辨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责任(性道德)。不仅教给学生正确知识,同时让他们讨论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并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

反观我国,目前学校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性知识(多为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和性道德,而很少涉及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我们在学校里能学到的,基本上都是生理知识,认识一下各个性器官。除此之外就是一系列的‘不许’。”大三学生小毛说,“就这个,老师还显得特别不好意思,其实这些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晏涵文介绍了台湾的经验:性教育的内容不止是性知识,还包括与性有关的各种价值观,甚至是在社会上存在争议的价值观。保守与开放并存,把不同价值观客观地告诉学生。“但有个原则是一定要坚持的,那就是婚姻幸福,不得艾滋病。”(《中国青年报》3.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