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后有人,人后有权――这就是地方官员趋之若鹜地请领导题字的根源所在。
请领导题字被骗
2007年,商丘市委组织部拍摄一部反映该地区基层建设的“主旋律”电影,片名为《乡土情深》,讲的是一个退伍军人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带着从外面学到的火龙果种植技术,回乡竞选
除了行骗者借领导之名敛财,千方百计找领导题字也折射出官场生态。“为换取票房,影片的导向正确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分析说,“领导题了字,说明上面已经认可了。”这种认可不仅意味着对题材的肯定,还意味着对此项工作的肯定。“这种肯定对于下级政府官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能被放大,让人与可能的升迁联系起来”。
“公关”领导
河南某县农业局的一位官员给记者讲了该局向一位高级领导索要题字的亲身经历:
“先由县农业局与县主要领导一道,找到该领导的秘书,”这位官员回忆,“主要是了解该领导的脾气、喜好,以前有没有题字的先例。”
题字是为“农业生态园”。当年,全国大兴农业生态园,投入从百万至千万元不等。其成败牵系当地官员的政绩,请领导题字被理解为“体现了上面对此事的肯定”。它不仅可以在与省内其他农业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可以在申请贷款以及级别评比中成为重要的因素。
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了这种题字背后的边际效应。“这些跟领导有关的信息,对经销商很有说服力。”
此类题字有一个特点――隔级题写。比如县里一般不会请市里领导题,因为“这两级经常接触,体现不出权威性”;也不会级别相差太多,这样就“够不着了”。如果非要找高级别官员,只好像商丘市委组织部那样,请中介代而为之。
“有一些公关公司确实在做这样的事情,”一位公关经理说,不仅有领导题字,还有与领导照相、邀请其参加商业活动等,每一项业务都明码标价。“润笔费”其实是公关公司创造的一个词,名义上是给领导,但能不能到领导手里,还不好说,大多数落到公关公司或者其他直接经手者手里。(《新闻周刊》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