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适当形式祭拜先祖,借以表达怀念之情,增强国民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本无可非议。但当前的公祭活动,确实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无论是始祖黄帝轮流“坐庄”,还是补天女娲遍地“开花”,无论是诸葛孔明处处“显灵”,还是孔子孟子排着长队等候着“公祭大典”,程式化的活动被一遍遍地克隆着。
由
奢华的公祭行为,本质上就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它在老百姓的眼里更像官员们烧钱的文化秀。(《中国青年报》4.1)
[值班总编推荐] 寒假作业AI化,是对教育的一记警钟
[值班总编推荐] 【文艺观潮】《哪吒之魔童闹海》 ...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 ...
朱晓凯:每一个人的历史都应该被记录
【详细】
詹 丹:一处被忽视的点烟“闲笔”
解读民心、民本、民生、民意与民情
无论什么角度的“中国风险论”都站不住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