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部门正在与教育部门协商,计划每年选取1000至2000名农村应届高中生,由政府出资对其进行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毕业后回本村行医。此举显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农村医疗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政府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如“三下乡”等。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毕竟不是“常在乡”,农
“赤脚医生”的一个核心经验,就是用农村的人来解决农村的问题。而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乡土医生队伍,是重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根本和长久之道。
从更大范围看,这种农村医疗人才的就地定向培养模式,无疑为解决农村长远发展建设中各类人才需求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农村匮乏的不仅仅是医疗卫生人才,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同样存在长期的人才缺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挖掘农村的人力资源,能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提供长久的内在动力。
当然,培养乡土医生并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解决了农村医疗问题。现实中的城乡差距和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对培养乡土人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清醒的预见,保证他们在乡土上良性成长。(《北京日报》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