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活跃,一些国内知名品牌在国外被抢注和冒用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近年来,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每年国内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案件超过100起,造成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流失。
2006年3月,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商标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德国百货公司抢先
但其他的国内品牌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因对品牌保护不力而被假冒、抢注,导致必须向抢注者支付大量金钱赎回商标,给企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的例子不少。如2005年,青岛海信集团历时6年,最终以50万欧元的价格,将被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的“Hi Sense”商标赎回。腾讯公司域名被外国人抢注,最终以100万美元的天价买回域名。此外,我国的健力宝商标在韩国、“五粮液”在加拿大、青岛啤酒在美国等,都遭到不法商人的抢注,不仅影响了声誉,也给企业走出国门增添了障碍。(《世界新闻报》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