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外伤组主任李京生和外科主任宋茂民教授联袂解读地震后的救死扶伤。
画面回放:一位老太太被紧急送到华西医院,她在地震中并没有受伤,而是由于惊吓过度引发了脑出血。
专家解读:
人体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者,突然的惊吓会导致血压骤升,导致脑出血。一些高龄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规律服药,绝对不能停药。
画面回放:两名被埋在废墟下的初中女生被成功解救,她们说,在等待解救的漫长黑暗中,她们彼此鼓励,一定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能睡着。
专家解读:这两个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突发意外事件,在外助救援没有到的情况下,特别是伤者被困时间较长,处于极度疲乏状态时,会有困意,非常想睡觉,但是此时是绝对不能睡觉的。因为,伤者睡着后,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会降低,听不到救护的声音,也无法向外界发出呼救的声音。特别是在山区,外界环境气温较低情况下,伤者处于睡眠状态会导致生命危险。遇到突发意外,伤者可以采取呼叫救助、伤者间相互鼓励,以及冷静处理、尽量保持平静心态等方式。遇到地震,伤者被埋在建筑物下面时,伤者要保存体力,可以采取敲击或拍打发出响亮声音求救的方式。
画面回放:解救出一个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医务人员马上用衣物遮挡住伤者的眼睛。
专家解读:对于长时间处在黑暗环境中的伤者来说,伤者的眼睛瞳孔是放大的,如果到突然接触强光,伤者会被阳光中的紫外线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重者会导致失明。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让伤者把眼睛闭上,或用布料遮盖;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昏迷伤者,首先要注意遮盖,保护好角膜。
画面回放:被埋的小学生被解救出来后说想喝水,医务人员把水倒在瓶盖里给她喝。
专家解读:对几十个小时没有进食、喝水的人来说,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水经消化道吸收慢,经口饮水不能及时补充身体需要的电解质(如一些钾、钠等离子),相反此时大量引水会出现急性胃扩张,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伤员缺水不能只依靠喝水补充,以避免造成低渗性脱水。只有在确认伤员没有消化系统损伤、不需要麻醉和手术时,才可以饮水。伤员进水时,应先从少量逐渐过度。
画面回放:“上担架,把受伤人员迅速转移!”在担架不够用的情况下,门板、柜门都派上了用场。
专家解读: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可以让患者自己叙述病情,观察患者全身的活动情况。对于合并有颈、腰部疼痛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平卧,不要硬拽。搬运时保证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损伤,有条件的要给伤者戴上颈托。对于昏迷的患者,一定要平卧,且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患者口腔的分泌物,防止误吸造成呼吸道堵塞,给予吸氧。对于头皮裂伤的患者要做简单的止血包扎,同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观察伤者的瞳孔是否等大,为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颅脑损伤患者一定要送到距离较近的具备神经外科条件的医院就诊,以便及时抢救、治疗。
画面回放:伤者被从废墟中解救出后,医务人员立即对伤员进行静脉输液。
专家解读:伤员救出后身体处于极度虚弱、虚脱状态,此时如经口进水容易出现消化道应急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另外,救出伤员的伤情不明确,不排除腹部尤其是消化系统损伤的可能,如果经口进水会影响麻醉,延迟手术,甚至出现呕吐、误咽、误吸的情况,不仅影响下一步治疗,还可能引发新的并发症。所以抢救出的伤员应立即给予开放静脉通路,补充电解质成分,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专家特别提示
大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几乎就是几秒钟的事情,在这个瞬间无论什么情况下,保护住头颈部,意义重大。
首先要抱住头部弯曲身体,这样可以起缓冲作用,保护头部。遇到自然灾害,应该躲避在坚固的地方,相对比较安全。
无论是遇到车祸、坠落、跌倒,还是打击,人体仰面着地造成的脑损伤都比前着地造成的脑损伤严重。这是因为,人体俯倒,双手会条件反射进行支撑,将倒地的力量减缓,受伤就会相对减轻一些。而仰倒,不容易进行脑部的保护。而颅脑内重要的神经结构如脑干等都在后脑部,如果后脑部直接着地,脑损伤会更加严重。
一旦发生意外,首先要呼救120急救系统,救助者应记录受伤的时间,患者受伤的位置和体姿。对于外伤的急救,颅脑部位最为关键,颅脑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缺氧、缺血5分钟即可造成脑细胞死亡。如果遇到地震被埋的伤者多,救助人员相对较少时,一定要注意首先暴露伤者的头部,使伤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发生缺氧。之后再救助伤者身体其他部位。 (《北京青年报》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