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曾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亮点。茅盾就说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就是杂文的兴起。而当今的杂文在萎缩。依据如下:
一是杂文“缺杂”
杂文的形式欠缺杂。翻开鲁迅的《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
二是杂文“作者欠杂”
20世纪上中叶,杂文队伍很杂而新闻人不多。当今,新闻人成了玩儿“投枪”“匕首”的主力军。有人笑称当今的杂坛是“三自一包”:新闻人自写、自编(编辑自己写的杂文)、自发(发表在自己的媒体上),包(杂文)专栏专版。
三是杂文“缺文”
杂文欠缺文学。杂文是文学,时评和杂文,有共性,但个性区别还是很大很多的。而现在,时评成了杂文的主体,新闻取代了文学;新闻人成了作者的主体,编辑取代了作家。(《今晚报》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