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此刻,为什么需要诗歌

2008-06-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心被挖了一块,痛楚就会遍及全身/一个小小裂缝,就会撕裂整个全部/我原本以为自己了解何谓痛苦/现在我才终于知道/最强烈的痛苦是凹陷型的/它将一切吸入进去,狠狠噬咬/撕成碎片,化为虚无。”这首诗作在天涯社区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0万次。地震发生以来,各大网站、报纸、刊物,

都给了诗歌以极大的版面和空间。

诗的作者李少君是《天涯》杂志的主编,他说,地震刚发生时,先是急切地在各类媒体上了解信息。然后被悲伤所折磨着,“一段时间以来什么话也不想说,有气无力,接近衰竭。一直到5月19日晚,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写完以后,有了一种轻松感,好像把压抑在心头的东西卸下来,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情。写完诗后,我发现我变得坚强了,把内心的强烈痛苦宣泄后,我们就找到了力量。”

济南某出版机构的编辑杨天逸说,她在网络上看到《妈妈,我告诉你一句话》《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样的诗歌,泪水汹涌而出。“我也是母亲,这几天看到大地震中,很多孩子离我们而去,有的手中还紧握着笔,心就被揪得生疼。这些诗把我们内心的抑郁和悲伤,一行一行地牵出来,化为泪水。诗歌抚慰着我们的伤痛,让我们体味到人间的温情。”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言宏认为,震后这种诗歌创作旺盛的现象,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诗的触角、诗的心灵、诗的精神仍然非常敏锐。一旦面对灾难,整个社会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潮。

诗歌在短时间内爆发,与其形式也有很大关系。川籍作家麦家也写过诗,他认为诗歌这时体现了歌的功能,悲歌当哭。“这时哭的人肯定很多,诗歌是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方式,短平快,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写一篇散文、写一篇小说。诗歌可以喊出来,在这个时候最有用武之地。”

“诗是心的声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说,因为是快速反应,大部分诗作的美学价值不是太高,它更多的意义在于呼唤,表达民族的坚韧、信念、乐观、勇气及动人的情感。这些诗作,应该成为未来把握这段历史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忠实记录了大灾难面前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

(《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日报》5.2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