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搜索令”,在汶川地震哀悼日后在网上迅速传开。一名年轻女子因在网络视频中辱骂四川地震引发网友震怒,从网上声讨到警方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将该女子找到并扣押,用时仅不到半天。这一事件可谓“人肉搜索”的网络典型案例。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
近年,网民已成为“网络义务警察”,迅速兴起的“人肉搜索”被用来惩罚犯下婚外恋、家庭暴力和道德犯罪的当事人。两年前,中国网民通过“人肉搜索”搜寻到“虐猫事件”的当事人,群起而攻之,最终令其道歉就是其中的一例。
然而,撇去网络道德批判的积极意义,质疑也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硬币有两面的道理,当你享用“人肉搜索”带来的便利时,感觉很好;而当你被“人肉搜索”当作“人肉”搜索的时候,感觉可能很不妙。“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严重干扰当事人生活的例子也大量存在。一些网络“哄客”,更乘着“人肉搜索”的东风,借大众批判之名而行恶意攻击之实。(《解放日报》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