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群体或单位,真正要变强大,背后支撑的都是思想文化的力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他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这并不是他个人的偏好,而是他对思想文化的重视。
不仅丘吉尔,英国许多社会精英都看到了思想文化的力量。英国总结经验、建功劳簿的时候,谁是
在英国,威灵顿将军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打败了军事天才拿破仑。当时英国做了一个调查,有一半以上的普通民众认为不是威灵顿打败了拿破仑,而是《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打败了拿破仑。他们认为,是《国富论》使英国发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使英国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和力量去跟拿破仑对抗,最后把拿破仑打败。
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前者来自一个小小的岛国,后者来自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来到德国以后,那些小国的人开始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些天朝大国的人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差不多接近30年的时候,发生了甲午海战,清朝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俾斯麦凭什么做出这样一个预言?他是根据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文化来作出这一判断的。(《北京日报》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