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李玉洁对她的西班牙语老师有个疑惑,这位老师讲中文时面容严肃、不苟言笑,而用西班牙语讲课时则眉飞色舞、活泼开朗。“太奇怪了!一个人说不同语言时,怎么性格差异那么大呢?”李玉洁的感受正符合美国学者最近公布的研究结果,后者发现:同一说话者用不同语言时,会呈现出不同
美国学者的研究内容是:让志愿者去观看由拉美裔女性演出的电视广告。参与广告演出的拉美裔女性认为,自己和同伴说西班牙语时会比说英语时更有主见。与此同时,志愿者们也表示,在收看西班牙语版广告的环节中,“演出的女性会显得更自信,性格更外向。”
研究者指出,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人在不同文化场景下,容易发生明显的个性变化,而语言的转换正是这一变化的“催化剂”。
采访中发现,中国学生的个性变化不只体现在西班牙语、英语的转化上。一直努力学英语的研究生陈会君认为,比起母语中文,英文的表达更为直接,“说英语时,我的性格变得不那么矜持和内向”。有的学生则表示外语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杜君已学了四年日语,他告诉记者,学日语前,自己属于“冒火型”,一有反对自己意见的观点,立刻“拍案而起”。但学习日语后,他变得温和了很多。“日语往往把动词放在最后,不听到最后一句,通常不明白说话者的态度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久而久之,自己就很有耐心。”
(《国际先驱导报》7.14邓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