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村位于奥林匹克公园西北角,北邻森林公园,南接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等主场馆区,占地约66公顷。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随行官员所居住的奥运村是奥运会赛时安保级别最高的场所之一。
北京奥组委奥运村新闻发言人、前奥运冠军邓亚萍介绍说,北京奥运村2008年7月20日预开村,46个代表团先遣组约1
三个村长为女性
北京奥运村村长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陈至立女士,青岛村和香港村分别由臧爱民女士和梁爱诗女士担任。
三大村的村长为何都确定为女性,邓亚萍解释说,奥运村的工作非常繁琐、细致,女性有更好的亲和力和细致入微的特质,能带领所有工作人员把工作做好。村长还有一个接待国内外贵宾的村长院,其前身是初建于明朝1501年的龙王庙,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一座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所有参赛运动员和随队的官员住在奥运村都是免费的,包括旅行的费用也由奥组委负担。
食品安全被监控
中国政府和北京奥组委高度重视奥运会食品安全问题,邓亚萍说,奥运食品安全已建立了追溯系统,对所有进入奥运村的食品设定统一物流编码,实现从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到奥运村的全过程监控。同时还设立了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对提供给运动员和官员的食品进行留样和24小时检测。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村不应该有酒精类饮品,运动员想带进酒是不允许的。
“高人”不怕没床睡
奥运村的房间设计也有较为细心的设置,为了让运动员住得更舒服,卧室里的床都变成了“加长版”,长度达到2.2米。对于姚明这样的巨人,在床尾还准备了一张特殊设计的长凳,再高的巨人也能睡得舒服。
对于有部分美国和俄罗斯运动员不住奥运村的传言,邓亚萍说,美国的先遣组已经入住奥运村,目前根据住房分配数据来看,没有人提出他们不住在奥运村,所有的房间都分配给了代表团。
“绿色”“科技”节能源
北京奥运村在建设中特别注意体现绿色和科技的理念,奥运村安装了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为村民提供洗浴热水,该系统规模和技术先进性均堪称历届奥运会之最。奥运会后,奥运村房子作为商品房出售,这套系统将供应居住区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可节电500多万度。此外,在奥运村建设中,大量使用了高科技材料,不仅保温,还有很好的防噪音性能。(《北京青年报》7.26童庆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