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8日星期五汉城――香港
下午4时,董建华接见了萨马兰奇、卡拉尔和我。萨说,国际奥委会欠了
2000年8月25日星期五北京
收到国际奥委会专家小组对10个申请城市的评分报告。匆匆翻阅了报告的主要评语及结论。根据综合平衡,超过6分的共4个城市,即: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按字母排列)。北京在居住条件方面获最高分,在基础设施和举办大型赛事经验方面获4城市中的最低分。
2000年10月2日(悉尼奥运会闭幕次日)星期一悉尼――上海――北京
这次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28金、16银、15铜,共59枚奖牌,总分和金牌数均列第三。悉尼奥运会我国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无疑是对申办工作具有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2000年11月19日星期日北京
下午3时,与国际现代五项联合会主席肖尔曼谈。肖尔曼说,从5个候选城市的情况看,北京的准备工作最充分、最认真。在通讯和交通管理方面,他们未想到北京这么先进。北京的文化内涵之丰富也是他始料所不及。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三北京
下午3时,李岚清副总理听取申奥领导小组的汇报。我指出,迄今已有43名委员明确表示支持,16名委员较有可能支持。国际奥委会现有124名委员,除去决赛城市的委员不能投票外,需59票才超过半数。根据以往的承诺兑现率推算,大体须有74名委员表示支持,才能在实际上获此结果。工作任务仍很重。
2001年7月13日星期五莫斯科
决定命运的一日。3时整,由我先作开场白,这以后是李岚清以英文致辞,代表政府保证和承诺,将建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刘淇也以英文讲话。第三是袁伟民讲话。格林斯潘的短片后楼大鹏和王伟先后说北京的体育和其他条件。然后是北京电视台拍的介绍设施的短片。然后是邓亚萍、杨凌代表运动员,杨澜谈文化,我做北京陈述中的最后发言: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体育运动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为全人类造福……
多年来,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理想的不懈追求就像你们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信仰一样毫不动摇……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1/5人口的国家,让十多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你们今天的决定将瞬间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数十亿人民将从中看到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方向,你们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亲爱的同事们,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谢谢你们!
波兰委员泽温斯卡说:“你的话发自内心,直接打动了我的心。”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副主席埃弗琳娜说:“你讲得太好了,‘棒极了’就是我忍不住喊出声来的。”萨马兰奇主席的女儿、科威特委员阿赫迈德甚至法国奥申委主席贝贝阿等人都来祝贺。
我激动地看着萨马兰奇打开信封,庄严地向世界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
(《光明日报》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