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其的描述中,“天价做局”玩法如下:“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到50万元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一百多万,两年后再标到五百万甚至一千万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
“这种“假拍”是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的,因为一千万即便是按5%的佣金算至少要付一百万。而实际上,艺术炒作人事先已跟拍卖公司秘谈好一个固定佣金,不管假拍的价格多高,都只付20万佣金。”朱其解释说,第一年只要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可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艺术投资顾问透露,有些画家本身就是投资家,投资的是自己。可能在一场拍卖会前,这个艺术家会给收藏家或经销商打电话,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帮我买下这件作品,那我会再送你两件。这对藏家来说非常合适,比如这个艺术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00万,经销商通过画廊或者二级市场卖到150万,中间可以赚到50万。如果这个经销商能在拍卖会上以300万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艺术家还会送给他两件,用300万的成本,拿到三件作品,一转手就能赚150万。所以一些藏家或者经销商也愿做这样的事情。
朱其担忧,这样一个畸形的艺术市场,会形成一个以资本和拍卖天价为轴心、以绘画为主体的运转模式,并迅速带动年轻一代艺术家走向极端的商业化,这不是文化进步,而是变相堕落。
(《光明日报》9.19 杨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