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年前的美国“屠场”

2008-09-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05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潜入芝加哥一家大型肉制品厂,与工人们一起工作了七周,随后,在小说《屠场》里,他描绘道:“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核细菌……”

据说,这幅令人作呕的场

景,深深刺激了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天,他正在白宫边吃早餐边读这本小说,读到这些段落时,总统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到窗外。

当时的美国,伪劣食品数不胜数,政府监管不力,民众早已强烈不满。于是,《屠场》一书问世后,整个美国社会处于一种怒不可遏的状态中。新闻媒体和民众“狂轰滥炸”,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提出了强烈抗议;畜牧业陷入一片恐慌、肉类食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了50%。

罗斯福下定决心,整顿美国食品加工业和药品市场。他任命哈维・威利作为农业部化学局局长。这个化学家被人称为“好斗的雄狮”,他亲自制定了药品和食品质量鉴定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舆论宣传,抨击那些不择手段的制造商。随后,以威利博士为首,共11名学者专家,组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雏形。美国参议院又以63票对4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从那时起,在美国制造、出售掺假食品和药物,就将被定为联邦刑事罪行,违法者将被处以5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数目)罚款以及一年监禁。

如今,FDA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众食品安全保护神”。这个全球最大的食品与药物管理机构,在全美下设150余个地区办公室和各种实验室,数千名科学人员,日夜不停地对各种食品和药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检测。2008年,FDA的财政预算高达21亿美元。

今天的美国食品市场,再也见不到《屠场》中描绘的场景。虽然偶尔也会出现“黑心食品”和“黑心药”,然而一旦暴露,再大的企业都将破产,肇事者往往家破人亡。

(《中国青年报》9.24 林天宏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