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李敬泽分析说,中国文学传统强调文以载道,这“道”长年植根于乡村,厚重、历史感、宏大
当然,写都市的实力作家并非没有,比如池莉。池莉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武汉,她的写作也充满了浓浓的“汉味”。只是她所写的市民生活只有场景和风情,缺乏整体感和历史感。
国外的优秀小说其实也有乡村文学的传统,但都市题材从没缺过。狄更斯写英国中下层市民、巴尔扎克写巴黎“上流社会”、德莱塞写美国的进城妇女……当代欧美的都市文学甚至已发展到“反都市”,在内容和思想性上都相当地成熟。而我们的都市题材小说,只有言情、商战、官场类的比较“火爆”,实在发人深省。
其实,我国也不缺少都市文学渊源。“茅盾奖”所纪念的茅盾,其代表作品《子夜》就是都市题材,不但展示了上海的方方面面,更再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可谓是一部史诗式的巨著。为什么以前的作家能写城市,现在的作家却在城外“徘徊”,或者根本就不想进城呢?
(《深圳商报》10.29 李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