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多描写底层,说明已有一些作家在关心弱势群体;2005年,知识分子力图推动三农文学的创作。《刘老根》和《乡村爱情》等剧的高收视率,或许代表着“三农”影视作品的繁荣。
尽管如
西方电影成为电影欣赏与制作的最高标准。曾几何时,中国电影里那种质朴的农民形象哪去了?靠农民电影起家走红的导演最终一个个变成西方大片的急切追随者。新一代导演靠表现东方化的原始而落后的生活,在金棕榈、奥斯卡获得一席之地,之后便大红大紫财源滚滚。成功之后就愈发变得精英化,与底层的距离日益拉大,那种同情与代为言说的欲望也渐渐消失殆尽。
也有一些有悲悯情怀的作家一直关心着三农问题。小说家莫言和张炜,一直都真诚地关心着三农,他们通过小说顽强地批判现代社会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毁灭性打击。
关注“三农文学”是个紧迫的问题,不仅仅是狭义的纸质文学,而且包括网络文学、影视文学这些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学样式。
(《文汇读书周报》10.31 刘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