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马克坚只身赴德,为中国足球挑选第一位外籍主教练。然而,还处于闭门造车时代的中国足球显然没有更多的人脉和引进外教的经验。马克
1997年,当中国足球再次兵败世界杯预选赛后,马克坚又一次担负起为中国男足选帅重任。最终,马克坚选择了英国主帅霍顿。霍顿传授的战术理念被当时许多国脚认为是自己真正会踢足球的开始。
马克坚最大手笔莫过于签约米卢。本来在马克坚的计划中,当年带领山东夺得双冠王的桑特拉奇是他的首选,不过桑特拉奇突然宣布留在山东,使得马克坚把目光投向了路过中国的米卢。
与米卢的谈判是艰苦的。这位有“老狐狸”之称的前南斯拉夫教练对中国人的心理揣摸得非常透彻。在第二轮谈判时,双方谈到2001年的亚洲杯。中国足协给米卢确定的目标是打进前4名。“你们想要什么?想要亚洲杯还是世界杯?”米卢问,“如果你们两个成绩都要,显然失去了重点,我认为世界杯出线是重要的。”马克坚认为米卢说的有道理,随即取消了亚洲杯前4名的要求。“他的代理人说米卢是大牌教练,工资表明身份。”马克坚说,“米卢的要求与我们能给出的条件差距很大,所以谈判很艰苦。”
后来的事实证明,米卢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他的工资。
(《钱江晚报》11.17 徐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