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学聚会,既欢喜也叹息

2008-11-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毕业多年,你是否期待着一场同学聚会?品茶、聊天、吃饭、K歌、钓鱼……同学聚会的形式多样。职场上个人的境遇迥异,参加同学会的感情也很复杂。它带来的是满心欢喜,还是一声叹息?

知足常乐,善莫大焉

花眼HR说,因为高中母校校庆100周年的关系,我们一帮久未联系的老同学

又热络了起来,旧友重逢,格外亲切,而我这个昔日的团支书便当仁不让地挑起了联络人的重担。至今,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已经坚持了3年。

当然,任何一次聚会都不可能实现“全家福”的目标。工作忙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毕竟十几年不见,如今许多人的头衔都带了一个“长”字,哪能够“召之即来”?家庭生活也是一大牵绊,人近中年,拖家带口。除此之外,还有些人次次缺席,原因不必挑明,大家心照不宣,准是郁郁不得志者,不愿意来这里充当绿叶,在意气风发的众红花面前顾影自怜。

我的一个大学师姐,常常在电话、Email和MSN里向我长吁短叹,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不如同班同学出类拔萃,让我不知从何安慰。其实,在我眼中,她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研究生毕业,辗转多个城市,目前就职于一家全球知名的大企业,几年前刚进去的时候,月薪已经超过7000元,年年加薪,到如今,算上年终奖、福利等,年收入接近20万元。我常打趣说,这简直就是局级干部的水准嘛!而且,她常借工作之便游山玩水,不时给我发来在某某景点的靓照,让我口水直流。她的先生,是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经常被医药公司邀请去各地旅游,回来的时候总是大包小包的。不只如此,医生手中的关系网好生发达,前年师姐的孩子上幼儿园,夫妻俩挑挑拣拣,把孩子送进全市数一数二的幼儿园,而被他们淘汰的那些幼儿园,个个都能雷倒我这样的普通人。

可偏偏她还不满意,每次参加同学聚会后,总要跟我叹气:这个同学当了处长、区长甚至于某个中等城市的副市长,那个同学是总经理、总监。

3年来组织活动的经验,让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同学会更适合知足常乐的人参加,悲观者莫入!

相见不如怀念

杂志编辑徐瑞娥说:在某网站发现有一套校友搜索系统,试着输入我的母校和班级名称,很快搜出了我班“同学会”。兴奋之余,我赶紧拨了网页上一个同学的手机,就这样,多年失去联系,我又重新找到了“组织”。

“班长现在在市直机关,已经是处长了。团支书在教育局,也配上公务车了……”那位同学向我介绍了大家的情况,同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过几天就要搞一次同学聚会。

“唉,都是一个班上出来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一下午,我的心情都有些郁闷。

几天后,在某四星级酒店,我们一班同学来了将近一半。互相简单聊了聊,这才发现混得比较差的都没有来,我这样自以为中不溜的,就是现场最差的。

菜上得差不多了,大家的话题更多地谈及现在和未来。混得最好的几位显然被众星捧月,他们参加聚会的目的看来达到了,虚荣心基本得到了满足。而我们这些想来“号脉”的却很辛苦,脸笑得像包子一样,心里酸酸的,一桌好菜吃得没滋没味。

相见不如怀念,假如一直不见面,也许心里还留有美好的回忆,而现在都没有了。不过“同学聚会”注定不会在社会上消失,混得好的同学都有举办聚会的心理需求,要找个T台秀“身段”……

(《新民晚报》11.21 施淑洪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