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整理组广泛收集了“?”字的异体字,没料到竟有40多种不同的写法。选用哪一个作为规范字呢?大家反复讨论还是颇感为难。用过去的正体“?”吧,笔画较多书写不便;易写的大方框“口”,这个古字
问题没能解决,最后只好送交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然而又是一场一场的争论,依旧定不下来。又一次审定会议上,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发现,好多同志欣赏大方口里加“王”,最后他发言说:“我建议大方框里的‘王’字,再加一点写成‘玉’字,如何?”大家听罢细细想,觉得这个“国”字好极了,既便于书写又蕴含着祖国美好如玉,于是表决时全体通过。
(《上海老年报》11.25 贾素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