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婿”韩美林曾不止一次表示,后半辈子愿在杭州度过;喜爱杭州、书写杭州的余秋雨、陈祖芬,欣然接受了“西湖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出生于杭州、成名于北京的浙籍作家余华,也在200
在杭州当文化人,是幸福的。杭州一次就拿出100多套市中心的住房,分配给宣传文化系统。余杭、萧山白马湖等地还会有150套房子,专门提供给国际国内著名作家、艺术家。
近年来,杭州经济、城市建设等各项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文艺创作并没有“走在前列”。杭州市的决策者不止一次地表示:自然生态要修复,人文生态更要修复;“投资者天堂”很重要,“文化人天堂”更为看重。
为了奖励优秀文艺人才,杭州市2006年拿出了500万元;2007年,文化专项经费达到2000万元之巨。今年9月,杭州市又专门制定了一项“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将每年用于青年文艺家发现、培养、引进的专项经费,定在3000万元。为了能吸引文化名人,杭州对涉及户籍、编制、职称、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
杭州市表示,对于愿来杭定居、居留的文化名人,不会有每年住满多长时间之类硬性要求;也不会要求这些作家、文化人为杭州创作“应景”的作品,只是希望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获得体验和感悟。
(《人民日报》12.3 江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