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学院梁燕看来,齐如山早年身兼梅兰芳的编剧、导演、媒介推广和经纪人等多重身份,是“梅党”的核心人物。后来他又以戏剧理论方面的建树被学界公认为“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之一”。齐梅二人的相识在梨园界是一段佳话。
1913年,
刚从欧洲涉猎了西方戏剧理论的齐如山观后,如鲠在喉,当晚便写了长信给梅兰芳。“假使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18年的丈夫,自己不相信,叫他叙述身世。岂能对方在滔滔不绝地叙说着,自己却漠不关心呢?”齐如山直率地批评了传统演绎,并在信的后半部分,把薛仁贵唱段分成9个段落,一一配上自己设想的柳迎春的身段。
10天后,齐如山又去看《汾河湾》。当谭鑫培唱到那一段时,梅兰芳忽然站起身来,与谭的唱腔相配合,身段、表情丝丝入扣。
此后,只要梅兰芳有演出,齐如山就去看,看完即写信加以指导,前后写了100多封。二人以“函授”的方式分享对戏剧的理解,却从不见面。
直到有一天,梅兰芳写信邀齐如山来家中见面,二人由此订交。自此,齐如山正式开始为梅兰芳排戏。他先后编写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霸王别姬》等以旦角为主的新戏26部,并编成身段,教给梅兰芳。
这段合作被后人誉为“珠联璧合”。“如果梅兰芳没有遇到齐如山,不见得有今天的艺术成就;如果齐如山遇到的不是梅兰芳,那么他在戏剧学上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不会有那么大。”梁燕评论说。
九・一八事变后,梅党两大支柱,齐如山与冯耿光就梅兰芳去向发生争执,最后梅采纳冯耿光意见,迁居上海,齐如山则留在了北平。再后齐如山去台湾,梅兰芳留大陆,两人天各一方。
齐如山赴台定居后,梅兰芳每逢过年必到齐宅探望其夫人子女,仍在堂前以大礼参拜。1961年夏,85岁的齐如山从广播中得知梅兰芳逝世的消息,“不禁老泪纵横”。
(《中国青年报》12.17 蒋昕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