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冬至吃饺子原本为治病

2009-01-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令饭。冬至吃饺子这种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流传下来的。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百姓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时,正值寒冬季节。他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

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于是,张仲景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于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领到两只娇耳,一碗药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全好了。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学着张仲景的做法,用面皮包着食物做成“娇耳”的模样,熟而食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

祖国医学认为,冻耳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阳气不伸、寒凝血淤所致。因此,其治疗常以温经散寒、活血化淤为主。冬季寒邪多伤人阳气,而羊肉性温,有补气、温肾壮阳作用。《本草纲目》称“羊肉温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痨寒冷、五劳七伤”。

(《保健时报》2008.12.25朱本浩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