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在哪里
江西女子吴湄是位典型的“白骨精”,用朋友开玩笑的话说,是个才色兼备的优质女人。每天
到深圳已经十几年了,吴湄逐渐成长为别人羡慕的白领精英。不过,直到现在,已年过30的她感情生活还处在空白期。
对于爱情和婚姻,吴湄是个传统到骨子里的女子。对于爱情,虽然曾经屡败屡战过,但从来没有动摇过她要通过爱情走向婚姻的决心。
吴湄大学时的男朋友,比她大4岁,现在已为人父。当年在北方校园里白雪为背景的美丽爱情,已经变成每年一次的春节短信祝福。毕业时,吴湄没有和男友一起留在北方那座城市,她说先到深圳打拼3年,等两人的事业有点基础就结婚。吴湄到深圳两年后的某一天,男友打电话给她:“如果你再不回来,我准备去见我妈给我介绍的那个女孩子了。”吴湄以为他在开玩笑。
当3个月后,吴湄再次接到男友的电话说“我要结婚了”时,脑子里空白了5分钟。在如织的人群中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下午后,吴湄选择不去挽救这场爱情,她要继续留在给她无限工作憧憬的深圳。
差不多一年后,吴湄渐渐抚平了心中的伤。看着周围的女孩子一个个嫁了人又当了母亲的幸福笑容,吴湄渐渐有些心慌。于是,前年年底,吴湄做了一件自己30年人生经历中恐怕是最有魄力的一件事:在某网站的论坛中发了一个“史上最真诚最温情最长的征婚帖”,全文用近万字分八个部分阐述了自己对婚姻对象的要求及未来生活的展望。
吴湄在征婚帖里说:我想要的生活是以爱为前提的小富即安。以后我们的小家,有个简单的房子,有辆代步的车,屋子里住着我爱的那个人和我的小宝贝,我就很知足了。我不会给丈夫太大的经济压力。只要你目前有个稳定的收入,加上我的收入,我们就能有一份谈不上多好但很舒服的生活。
吴湄说,这个帖子发出来没几天,她的邮箱几乎就被挤爆了,MSN上找她聊天的人应接不暇。应征者中,从20出头到50多岁的人都有。最后吴湄只见过两个人。第一位条件不错,有房有车有公司,不过吴湄看到对方凸起的腹部便打住了与他继续交往的念头。
吴湄见的第二个人,就是那个将她带入新一段恋情的东北人。当时这个男人的超长回帖非常引人注目,他仿照吴湄征婚帖的格式,也分八个部分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吴湄从他的文字里看到了两人思想碰撞的火花。他发来照片,身材高大,模样也很顺眼,最重要的是两人在电话里聊天的感觉很好。他当时被深圳一家公司派去北京长驻,吴湄和他每天都通电话。两个人找到了恋爱的感觉。于是,在前年的最后一夜,他从北京飞回深圳,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与吴湄在市中心的一个酒吧相见了。
两人恋爱后都朝着结婚的目标去努力,他还打算春节后就回深圳。可他在北京的情况一直不太好,收入也不高,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他在吴湄面前越来越有压力。后来东北有个比较好的事业机会,他想回到老家,这次吴湄对两地分离的爱情已没有了信心,她坚持不让他回去,为此两人有了矛盾。两人恋爱了4个月,他就在一次口角后人间蒸发了。
他的做法很伤人,可吴湄知道自己还是得收拾心情,重新开始。年龄大了,也蹉跎不起了,她告诉自己:“既然过去了,就不再想了。希望下一个,是最适合我的。”
●像男人一样打拼
晓琪今年已经35岁了,依然孤身一人。这么多年来,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工作,还没有真正谈过恋爱。
晓琪是太原人,刚生下来时瘦小得可怜,不到3斤。3岁前,妈妈抱着她全国各地寻医问药,皇天不负有心人,晓琪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晓琪从小就是个聪明优秀的孩子,父母对她几乎没操过什么心。大学晓琪被保送到上海一所知名高校,虽然中学的时候英语是她的强项,她却选择了法语作为专业。本科读完,晓琪又被保送读研究生。
大学毕业晓琪到了深圳的一家外资公司,两门外语的优势加上干练精明的作风让她在一年内升到了部门助理的位置,薪水是当时普通大学毕业生的三倍。
公司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晓琪成了“海外开拓军”中的一员。出差在外,所有的事务全都是从零开始,每一件事常常只有她一个人完成。瘦弱的晓琪干的是和男同事一样的活。
2000年在菲律宾单独出差时,她经历了自己27年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幕:地震。那天深夜,晓琪已经在酒店睡熟了,一阵剧烈的震动将她惊醒,睁开眼睛,晓琪感到天旋地转。她知道这是地震了。晓琪的房间在23楼,情急中她从床上跳起,抓起桌上的一瓶水和装着护照证件的随身小包,躲到了一张桌子底下。晓琪说,当时怕得要死,又是在异国他乡,那种孤独的感觉加上脑海里闪过的无数恐怖镜头让她几乎要哭出来。楼还在晃着,晓琪不敢往屋外跑,在桌子底下躲了她人生中最漫长的20分钟。后来楼不晃了,听到楼道里一片嘈杂声,晓琪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冲出房门。跑到街上的开阔地带,晓琪发现满街都是人,小孩子哭着,好多人光着脚,穿着睡衣。那个时候晓琪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明天我要回国。
然而,第二天她并没有回国,地震平息时,她怕家人担心,给父母打了个电话报平安,然后又拎上行李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了。
几年下来,从东南亚到欧洲、非洲、北美……晓琪走遍了世界四五十个国家,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晓琪自己算了一下,平均一个星期飞一个国家。有时半夜醒来得想半天才明白自己身处何方。有一年在几个月内3次到了伊拉克,从香港转机到迪拜再到安曼,再坐出租车穿越戈壁1300公里到达巴格达。其中有一次是夜间赶路,晓琪他们碰到了沙尘暴,黑夜加上风沙,几乎什么都看不清了。阿拉伯司机还打瞌睡,晓琪吓得不敢合眼,过几分钟就拍拍司机。
和晓琪一起并肩作战的通常是两三位男同事,都是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晓琪说,她常常和男同事们勾肩搭背地走路,那个时候在男同事们眼里,她是兄弟,是家人。
海均是几位男同事中跟晓琪关系最好的,晓琪感觉海均就像自己的哥哥一样一直照顾着她。晓琪和海均通常负责的国家都相隔不远。碰到节假日,晓琪和海均会飞到对方的国家一起过,真有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有一次粗心大意惯了的晓琪因为预算失误花光了手里所有的钱,眼见着连住酒店的钱都没有了,晓琪急得不知所措,打电话找同在东南亚的海均求救。海均说,你买张打折机票飞到我这里来吧,我这里还有点钱先借给你。电话里海均温和的声音非常具有安抚效应,慌乱的晓琪破涕为笑。飞到海均那里,海均笑着骂她“下次出差前再这么糊涂就让你沦落街头!”
对于晓琪来说,海均是哥哥;而对于海均来说,晓琪更多的时候是哥们儿。朋友们曾极力撮合他俩,两人都觉得对方熟得犹如家人,碰不出爱的火花。眼见着时光一天天过去,晓琪还是和以前一样满世界乱跑着,常常是相亲的第二天就出国了,一去至少一个月不回,一次次相亲自然没有结果。晓琪喜欢自己的工作,每到一个新国家,她就觉得自己又多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对于感情上的空白,她一直相信随遇而安。家人和朋友一次次逼婚,晓琪干脆敷衍说,她和海均商量好了,如果到晓琪36岁那年她还没嫁出去,两个人就结婚算了。
记者手记
这个题目采访起来特别艰难,最终接受了采访的这两位,采访的过程却相当顺利。她们说,在深圳,其实人们对这部分人有着很多误区:对于人生伴侣,她们并不是眼界太高;对工作,她们的薪水虽然不低,但其中付出的艰辛恐怕要比同等条件的男员工更多;对幸福,她们的理念其实很传统,找到爱情再走入婚姻。
采访过程中,令记者感慨的是,这些在深圳的职场中摸爬滚打了多年见识过人性善恶的女子,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内心深处始终还保存着一份信念,保持着一份守望幸福的勇气。
(《深圳特区报》2008.12.20 刘思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