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所名牌高校最近在盘点对外合作交流情况时颇感尴尬:2008年接到了几所海外名校的交换学生意向,但迟迟不敢签约。原因是按照对等原则,送出去多少学生,就要接收多少学生。对方开出了众多可供中国学生选修的课程,但我们如果要为来自海外高校的交换学生开出同样多的课程,不仅师资成问题,课程内容和质量也成问题,
尤其在自然科学以及经济金融领域。
某高校的商学院院长坦率地说,我们的经济类课程与海外大学的课程差距太大,“大多数是人家早已经淘汰的”。
目前,上海市各高校开出的针对海外交换学生的课程,大部分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中国特色”课程。即使是这样的课程,数量也很有限。优质课程和优秀师资缺乏,成了提高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水平的瓶颈。
(《文汇报》1.5 姜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