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复国”方案可谓五花八门:英国曾建议将非洲的
1903年,针对当时俄国的反犹运动,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向西奥多・赫茨尔领导的锡安主义团体提出英属乌干达计划,将英属东非的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作犹太人家园。如果犹太人愿意移民,他们可以开绿灯。通过考察发现,虽然这里气候与欧洲气候相似,比较适于欧洲犹太人移入,但高原上充满了危险的野生动物,而且那块地方人口本来就很多,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当地人可能不会接纳欧洲移民。锡安主义大会研究了考察团提交的报告后,婉拒了英国的提议。
阿根廷方案是赫茨尔当初在《犹太国》里的两个备选方案之一,原因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有不少德国移民,其中很多是犹太人。但阿根廷方案很快被否决。因为当地德国移民间关系紧张,犹太人并不占上风,所以犹太商人对此计划都不感兴趣。
此时赫茨尔再度起到关键作用:他筹集到一笔巨款,赠送给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哈米德三世,正饱受财政赤字困扰的苏丹投桃报李,默许犹太人回归“锡安”。1882年,14名来自俄罗斯哈尔科夫的犹太大学生用《旧约》诗篇中提到的锡安山指代巴勒斯坦,建立了一个叫做“重返锡安”的组织。1890年,“锡安主义”被奥地利人比恩鲍姆首先提出,并成为犹太复国主义代名词。190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收购土地,安置移民成为有组织的复国主义活动。1909年,被称为“基布茨”的犹太定居点首次在巴勒斯坦出现,至一次世界大战前,约有4万东欧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
(《扬子晚报》1.11 陈在田文)